利用配重金屬塊和小肋木對音板進行整音處理
文 /Barbara Richmond[ 美 ]
顧問 /Darrell Fandrich[ 美 ]
Ron Nossaman[ 美 ]
John Rhodes[ 美 ]
「它聽起來真的很糟」,我的顧客,一位職業音樂家,如此評論她新近購買的一架修理過的小 Kimball 牌平台琴的低次中音。她購買這架琴時沒有請我幫忙挑選。 我們都聽到在長馬橋尾端區域它會發出可怕的讓人厭煩的「雁鳴」聲。 我心說,我將盡我所能。對弦槌進行整音處理是一件事,但是鋼琴的設計有問題,我又能改善多少?
當我想起 RPT 上 Ron Nossaman 的一次鋼琴技術交流後,我的想法改變了。此文談及在 低次中音 和次低音弦馬增加重量,徹底改善了 Baldwin 立式鋼琴的聲音。
我使用不同重量的銅塊,看看這究竟相差多遠。這很值得一試。低次中音還有整個低音馬橋給予音板背面的重量並非我所期望。不過,這是個立式鋼琴,不是嗎?在琴弦之間馬橋的面上鑽孔,用螺絲固定不同的砝碼,直到低次中音 165 克,次低音 150 克。這看起來很蠢,不過很有用。在我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將聲音的難聽程度降到了最低點,然後停了下來……
在各式鋼琴的低音——低次中音分檔處聲音過渡不均並非罕見,我們在剛修好的琴上做最終的調律,還是逐步進行專業服務工作。實際上除了對弦槌進行整音處理以遮掩聲音上的問題,我們能做的並不多。有時這麼做,有時不這麼做。那些對弦槌進行整音處理也不能解決的聲音過渡問題是由弦列和 / 或(音板)阻抗這樣一些問題導致的。
機械阻抗是音板質量與硬度的結合體,決定著能量在琴弦與音板之間傳遞過程中的損耗率。 Harold Conklin 在 Baldwin6000 型琴的次中音弦馬的低端 使用了一個大銅塊。他把它叫做「音調延長器」,因為這正是它做到的。它提升了音板低次中音部位的阻抗,減緩了 能量在琴弦與音板之間傳遞過程中的損耗,改善了次低音。這個方法也值得在別處一試。
當為次低音和低次中音大聲鳴響的鋼琴做服務,尤其是其主人為此不停抱怨的時候,快速地做一些試驗將很有幫助。用夾鉗夾緊聲音最亮的馬橋尾端馬釘的背面,看看會發生什麼事情。如果聲音變糟了或不是很好,就證明不是這裡。如果聲音變好了或真的很漂亮,就證明找對地方了。試試在不同的地方增加或減少重量並做好記錄。如果你發現你可以做出確實不同的效果,用螺絲穿上適度尺寸與重量的銅塊穿過音板固定在弦馬上。如果鋼琴肋木之間本身就有螺絲或音板墊圈,你就毫不費力的有了裝置位置。我準備了一些銅塊,重量從 50 克到 200 克,將重量標注在後面,放在工作坊。在工作坊中,我使用 60 克到 90 克的比其他重量的要多,不過你會發現有時鋼琴需要超過 200 克的銅塊。在我做每一次弦槌整音前,我甚至盡可能多地使用銅塊,絕大多數的整音問題都會消除掉。
作為最後的安置工作,需要一支適當長度的水泥釘。用一點聚氯乙烯膠可以消除雜音。
對於音板太硬的、共鳴的頻率超出琴弦本身的頻率的琴在高音區安置銅塊一樣能創造奇跡。夾鉗測試將會告訴你在最高音區弦馬背面安裝銅塊的重量值。
我首次獲取弦馬重量的知識是在 1972 年的波特蘭,一個自己動手改造鋼琴學習班上,由 Cliff Geers 和他的 Baldwin 團隊做的展示。我們用的是一架 1930 年代 製造的 Baldwin 小平台琴 。在整音過程中, Cliff 指出次中音基部有「爆破音」,並說,「如果這種聲音無法用整音改善,我們可以用一小塊鉛改善它」。接著,他在馬釘之間的弦馬上鑽了一個半英吋的洞,用環氧化物進行擦拭,釘入兩枚半英吋琴鍵的配重鉛。用環氧化物擦拭之後,他用砂紙打磨表面,塗抹石墨,然後將琴弦放回原處。聲音明顯改善,很多人為之歡呼。從那時起,我為幾百台琴在次中音基部加過鉛。
一枚半英吋的 琴鍵配重鉛重大約 14 — 15 克,所以兩枚大約重 1 盎司。通常情況下,這個重量足夠了,但是有些時候我會用到 3 枚甚至更多。最近,我們的工作坊有兩架一樣的有著新弦列設計的中國產 48 英吋鋼琴,每架琴的低次中音發出的非常刺耳的聲音是我從未聽到過的。這刺耳的聲音與週期性調律不穩定的音準都是由於次中音基部沒有背向曲線( back-curve )或前緊結構( fore-shortening )導致的。否則,它們都會是聲音非常美妙的鋼琴。我們進行了幾次嘗試,逐步增大質量或硬度。方法是在次中音弦馬末端對應音板的背面加上一個銅塊。銅塊的尺寸是 0.25 英吋× 1.5 英吋× 8 英吋,重量稍稍超過 400 克,幾乎有 1 磅。這差不多等同於 30 個半英吋的琴鍵配重鉛。我們最常用的銅塊非常之小,大約 0.25 英吋× 0.75 英吋× 1.5 英吋, 73 克,差不多等同於 5 個半英吋的琴鍵配重鉛。因為要在硬度與質量方面得到增強,使用銅塊、環氧化物與螺絲要勝過使用鉛塊。
一般而言,增加重量的工作比較適用於低次中音的刺耳聲音;然而,遠離弦列的地方,鉛可以起到隔音器材的效果。比 琴鍵配重鉛更好用的是在音板與音板墊圈之間用一到兩個墊圈( 1.25 — 1.5 英吋)。用些膠可以防止雜音。而且用膠有這樣一個好處,如果你不喜歡這樣的聲音效果,你可以很容易地去掉它。
我花了幾年的時間,試著找到合適的墊圈在早先我們在 90 年代處理過的中國鋼琴上改善延音。效果並非很好。是的,延音改善了,但是付出了喪失動力的代價,聲音發「死」。為了改善延音,我不得不學習如何用歐洲風格針刺弦槌。對硬的高音弦槌而言,這意味著對弦槌肩部針刺,有時候要用 5 號或 6 號的針刺上一兩百下。
在次中音區的墊圈要增加大約 20 克就 可以提平對應肋木之間弦馬弦組的弦列,減少對弦槌的額外深度針刺。 效果與小型或中型老 Steinway 鋼琴低次中音弦馬 突然下陷的效果相反。低次中音弦馬下陷需要較柔軟的弦槌,如果弦槌較硬或使用了處理液就會使聲音更加刺耳。
墊圈畢竟無法與小肋木相比。小肋木的重量平均值通常在 20 — 22 克,差不多是 5/8 英吋的 琴鍵配重鉛,我感覺它們比墊圈要可愛一些。
小肋木的 冠狀弧形 是為了確保它的稍端連接穩固。稍端呈斜面,用台式鑽鑽孔填埋 8# × 1.5 英吋 方螺絲墊圈頭。 1.5 英吋長的螺絲差不多可以穿入弦馬半英吋。弄乾配件,在音板上用鉛筆描出肋木的輪廓,精確弄淨表面確保良好膠合。
小肋木增加了硬度和質量,像一個大的 5/8 英吋 琴鍵配重鉛或兩個墊圈。另外,小肋木施加了一些壓力,我認為這對共振有好處。
我從未聽說過戰後的 Steinway 聲音改善要靠小肋木,除非為了獲取迷人的八度音程 ——但是作為部分維修,在戰前的 Steinway 與 Mason 老琴上我經常要安裝七到八個,並且十分喜歡這樣做的效果。依靠木板的共鳴的頻率測試效果,最近,我在為一個 1905 的 Mason 琴修復鐵板之前安裝了這個裝置。我偏好豐富、清澈的聲音,通過對具有壓縮 冠狀弧形 、低共鳴頻率的音板、相當硬度弦槌的鋼琴進行充分針刺可以獲得——所以我避免可以提升共振頻率的任何舉動。儘管小肋木增加了強度,增大共鳴頻率,硬度伴隨的是增加 20-25 克質量,降低共鳴頻率。我相信安置小肋木的最終的效果是降低木板的自然基頻(隆隆聲)。在此,我很高興談一下小肋木輕微降低共鳴頻率的問題。
大多數我們工坊安置的小肋木都用於修復戰前平台鋼琴。那些音板有 70 年甚至更久,失去了硬度。對我的聽覺來說,小肋木的效果是在不增加正常的低共鳴頻率的情況下恢復所損失的共鳴。
修復人員同樣精通整音(針刺和打磨)會知道我所言「敏感狀態」的意思。如果鋼琴具有未經針刺的現代式硬弦槌和非常敏感的音板,就像一戰前的 Cluckering 鋼琴,它的聲音是如此之響,你會害怕弦馬飛離音板。同樣的弦槌配上不太敏感的音板,就像二戰前的 Steinway 鋼琴,會彈起幾個馬釘穿過蓋子。 同樣的弦槌配上二戰後的 Steinway 鋼琴僅僅會震碎玻璃酒杯。同樣的弦槌配上現代的亞洲產平台鋼琴可能僅需少量針刺。如果是極硬的音板,同樣的弦槌也許需要一些處理液。
作為整音技術的擴展,小肋木、墊圈及其他砝碼類型,對那些貌似需要過度針刺的整音問題最有幫助。墊圈對那些有著繁密支撐物的老平台鋼琴特別有用,解決音板墊圈問題。如果你不喜歡如此音效,墊圈也可以移除,這也是測試小肋木是否正常工作的方法:哪裡使用一對兒墊圈比較好,哪裡使用小肋木更好。就我的經驗,大多數鋼琴家和技師真的喜歡二戰前的鋼琴上裝置小肋木的音效,甚至一些二戰後的鋼琴——他們喜歡改進過的歌唱品質,更高的不失真的音量。
Joint Rhodes 對通過改變質量和硬度獲取不同聲音效果的技術作出總結:
配重金屬塊:增加質量局部減弱弦馬 / 音板的共鳴頻率。使用於高音區時,這個變化可能促使局部的共鳴遠離局部音的頻率。反之,則增加了弦與音板之間的不匹配阻抗—— 改變了振幅的衰減,需要增加延音。
小肋木:局部增加了音板的硬度。小肋木增加的硬度是局部的,大概有 6 至 8 英吋的面積,並不影響音板邊緣區域的硬度。增加的硬度減弱了音板的振幅,減小了聽覺能量損耗率。反之, 改變了振幅的衰減,需要增加延音。
兩種技術都用於琴弦與音板之間的能量轉換。經常是一個技術優於另一個,但是哪一個更好要看具體情況。作出決策之前,測試是必要的。
是否有可能獲取更多的延音?當然!有一位擁有私人實驗用鋼琴的同僚告訴我除此之外的一些方法,在整條次中音 / 高音弦馬上安裝便於拆卸的配重鉛塊。這會產生非常多的延音。他對比電子管風琴的與鋼琴完全不同的筆直的、固定的聲音。雖然作為一名鋼琴技師,彈響一個音並且持續很長時間是讓人難忘的,現實是鋼琴家如何使它很好的工作?額外的延音會使樂器非常難於控制並且使聲音「破」了。
音板整音的規則也是弦槌整音的關鍵:對弦槌進行整音處理時保持謹慎,牢記顧客的要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