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8日 星期二

臥式鋼琴常規調律、整音、機械整理與修理工序40步


臥式鋼琴常規調律、整音、機械整理與修理工序40(2010-06-09 09:39:39)轉載標籤: 音區擊弦機製音器榔頭白鍵架松鋼琴樂博琴行雜談 

作者簡歷:

  馬向東

  19594月生,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人,畢業於哈爾濱師範大學藝術學院音教專業。現齊齊哈爾市幼兒師範學校音樂教研室任職,負責學校鋼琴、風琴維修,2003年獲國家職業資格二級鋼琴調律技師。

 

  1、查處:斷弦,缺弦,“沙音弦”,“死音弦”的更換:

  (11) 卸上蓋、譜台架、鍵蓋、鍵側木、鎖門檔、壓鍵檔條。

  (12) 用事先準備好的吸塵器,視情選用“小圓形帶毛吸嘴”或“尖扁口吸嘴”將弦列、音板及鍵盤外露部分的灰塵清理乾淨。音板上被弦列擋住的部分,還應該用專用的“音板清潔條”(即寬約為;10mm,長約為:700mm,厚約為:05mm的鋼片條,其一端有一個用來穿抹布的條孔)來進行處理。

  (1.3)檢查弦列部分是否有斷弦、缺弦的情況,若有應立即更換上,對有“沙音弦”和“死音弦”的現象,此時應進行處理或更換。並將其調高出半音,對於更換後的裸弦還需用專用工具下壓去其內應張力,並再次調高。

  2、查處:琴鍵復位狀況:普彈半音階(踩下延音踏瓣),觀察各鍵下沉後的重定情況,並做出故障分析。對純屬鍵盤前銷孔狹窄造成的復位障礙,可直接用三角琴專用擴孔鉗進行處理。對於來自擊弦機部分造成的障礙,若不完全影響彈鍵發音,可先做出標記,待抽出鍵盤機械後進行處理。若已直接影響彈鍵發音,只得即刻將鍵盤機械抽出(注意:外抽鍵盤機械之前應先踩動一、兩次左踏瓣,外抽時兩手要抓鍵框兩鍘的底部,嚴禁在抽動時手或身體的其它部位觸碰琴鍵,以防止弦槌提升、弦槌柄被弦軸板或上楣板刮斷)進行處理。

  3、調律:音律初調:及時檢測音律的偏差狀況,若原琴之律偏低過多時(平均偏低5cent以上者),應立即用最快的速度進行音律的初調。當原琴律偏低過多時,可視情提高音高,打出音板回沉的“提前量”。

  4、檢查:機械關係及音色的綜合檢查:

  在音律初調後,需在全音域範圍內彈奏半音階或和絃,檢查一下機件開膠或破損帶來的機械雜音、觸感不良、反應不良;檢查製音器開啟與閉合狀況;感覺音色的總體狀況與各音區的特點;細緻觀察白鍵的平整度、感覺或測量黑鍵普遍高度及黑白鍵的下沉深度;細緻觀察弦槌槌氈的磨損程度,弦槌擊弦位置等情況;發現問題要做出相應的位置標記,為而後的調整、修理做出必要的心理準備。 

  5、整理:初設擊弦距離:為使後續的整理操作能夠順利進行,有必要在此時進行擊弦距離的初設與調整。

  (5.1)測調出每個音區各自的兩邊緣槌頭與弦的靜止距離(初設:46mm)

  (5.2)抽出鍵盤機械:前應先踩動一、兩次左踏瓣,外抽時兩手要抓鍵框兩鍘的底部,嚴禁在抽動時手或身體的其它部位觸碰琴鍵,以防止弦槌提升、弦槌柄被弦軸板或上楣板刮斷。當眾弦槌完全外出於上楣板時,兩手改抓鍵框兩側上方的擊弦機金屬架、同時用腹部抵住鍵框中部搬起,安放在事先準備好的、最好是足夠大的平板案臺上。

  (53)清理灰塵:用事先準備好的吸塵器,視情選用“小圓形帶毛吸嘴”或“尖扁口吸嘴”將擊弦機上下、前後,琴體內部即鍵盤托、製音器聯動杆上下、各個部位的灰塵清理乾淨。

  (54)按各區先前所設定的擊弦距離標高,通過調節卡釘,將所有的弦槌高度調齊。

  6、修理機械部件的綜合修理(結合在第4步中的檢查與標記)

  a 弦槌柄開膠、槌柄軸架松眶或緊澀的伸達尼和軸釘的更換及處理,及轉擊器其它破損件(柄、輪、皮)的更換與修理;

  b.聯動器軸架、震奏杆軸架、頂杆軸架松眶或緊澀的伸達尼和軸釘的更換及處理,及聯動器其它破損件(杆、簧、鈕等)的更換與修理;(修理聯動杆軸架,應先將眾槌掀起、卸下槌枕梁後進行。)

  c.製音器杠杆軸架、制音絲杆軸架松眶或緊澀的伸達尼和銷的更換及處理,及製音器止音失常的調整、破損件的更換;(修理製音器軸架,應先將選擇踏瓣抬檔取下後進行)

  7、整理“榔頭進行”(或稱“榔頭走位”即弦槌是否垂直上下運動)

  取一專用“提吊”或一細長杆(相當於擊弦機一個音區的寬度),或一螺絲刀,橫向托起整區或若干弦槌柄做上提下放的往復運動,觀察被托起的弦槌裡,有哪個(或哪幾個)弦槌在運動中與左右鄰槌是否發生了間隙變化,細緻觀察在運動中、間隙變化的槌柄哪個(或那幾個)為非垂直的“斜線運動”,當即應卸下斜線運動的槌柄軸架螺絲,在槌柄運動偏向對應一側軸架下方或轉擊器主樑上加粘厚度相應的膠紙條進行矯正處理(自左向右分段進行)。

  8、整理“榔頭朝向”(或稱“棉頭方向”,“榔頭角度”即槌頭是否垂直朝上,保證平面擊弦):

  為確保槌氈擊弦面吻合三()弦平面,使三弦等量受力,對原已“榔頭朝向” 偏斜但“榔頭進行”為垂直的、或經“榔頭進行”調整後朝向偏斜的(可結合鄰槌問上下間隙是否等距、提升某槌觀察與左右鄰槌在槌升降時的間隙變化)榔頭,須對弦槌柄加熱(用專用槌柄加熱鉗(靠槌芯本部位),或長嘴酒精燈、打火機火苗烘烤)施力加以

  9、整音“砂磨槌頭”:

  結合在第4步中所做的檢查,取預製好的砂布板、或專用砂布條夾,對原槌氈磨損較重的、溝痕較深的、或原音色普遍偏暗的音區進行砂磨,目的在於改善弦槌的形狀、擊弦面的平整度、槌氈表層密度,最終獲得音色的改善。操作方法如下:

  a 砂紙板磨法:

  自右向左,一手抓起一槌,握住槌柄和槌楦;另一手先持100120目的砂紙板先自下向上‘挑磨’槌頭內側槌氈;再自後向前‘推磨’槌頭外側的槌氈,將所磨起的氈毛聚集在槌頭擊弦點處時,再輕輕用砂板自裡向外砂磨,將氈毛帶下(注意:中低音區的槌形標準為蛋圓形、擊弦面標準為留有淡淡的原擊弦痕跡;高音區的槌頭稍尖些但不能磨成梭形,在保證留有淡淡的原擊弦痕跡的同時注意槌氈尖點要正對槌芯中線)

  再取一條320目砂布,用一手牽住一端,另一手將砂布的中段壓蓋在約四五個槌頭表面,自下至上進行‘拉磨’,並保證各槌的擊弦面垂直於各自弦槌的兩側面。用砂低板磨法,也可在無合適橐台的情況下,將鍵盤機械自鍵托上搬開旋轉180度,將鍵盤一端(即倒向)插入琴體,放在中盤托上進行。

  b 砂紙帶夾板磨法:

  這種磨法是預製一寬(6070 m m)、一窄(13略寬於槌200 m m)的砂布條木夾板,還須用一長杆(鎖門檔即可)墊在眾槌之下即弦槌枕梁上、讓所有弦槌能吃住勁兒來進行操作。

  取窄夾夾住裁好的等寬砂布條(100120),右手豎握夾柄、左手拇豎向、食指橫向夾扯砂布條的另端,用砂布條中部壓套在榔頭之上(右手夾柄一側在裡、左手扯條一端在外),以右手下戳左手順勢上提,再左手向下壓拉右手順勢上提的往復動作,對榔頭進行砂磨(自中音區上界開始平移向右進行)

  取寬夾夾住裁好的等寬砂布條(100120),右手緊握夾板,左手食指豎向、與食指橫向夾扯砂布條的另端,先以夾板平面(砂布蓋在表面)貼靠在高音區榔頭擊弦點的下面一側(右手夾板一端在‘裡’與‘下’、左手扯條一端在‘外’與‘上’),以右手下戳左手下跟後順勢上壓提拉的重複動作,平移砂磨整個音區裡側的槌氈。再以左手的食、中指橫向卷扯砂布條端、右手拇、食指調換原夾握夾板面,用砂布的中段靠壓高音區榔頭擊弦點的上面一側(右手夾板一側在‘外’與‘上’、左手扯條一端在‘外’與‘下’),以左、右手協調向下“掏拉”動作的往復,對榔頭的外側進行砂磨(自左向右平移至高音區下界為止,注意極高音區的幾個榔頭擊弦面不要磨斜)。寬寵夾夾住裁好的等寬砂布條(300—320目),以同上的方法對所有音區的榔頭進行細磨(自右低向左高磨移至高音區榔頭上界,直至槌形相對標準、高音槌槌氈厚薄適度,所有槌氈的擊弦面平直、所有的絨毛被打淨為止)

  在榔頭磨完之後,還須用事先準備好的吸塵器,視情選換“小圓形帶毛吸嘴”或“扁口吸嘴”將經磨榔頭磨下來的,落在槌柄、槌枕、聯動器上下的氈毛清理乾淨。

  10、整音槌氈硬化:針對音色明顯過暗的音區或過渡區,可選配濃度適宜硬化劑做槌氈的“硬化”以求得大範圍的初步改善。

  11、整理:震奏杆彈簧反彈力度的粗調:

  檢測方法:諸音下鍵、收力上提,觀察榔頭上跳的反應速度,過急、對緩均為錯誤。調節方法:對聯動器V型彈簧的琴可用專用“簧勾”將聯動器的“上弓” ( 即震奏杆一側的)挑出,參照先前反應做“抬推”(以震奏杆軸架為支點)加力或“摟拉”,拉磨簧弓”的減力處理,即而送簧復位再試。對聯動器為拉勾簧的琴可通過調節震奏杆彈簧調節螺絲來實現反彈的大小。

  12、整理:弦槌回落(即斷聯後的“弦槌下沉”)粗調:

  檢測方法:將鍵盤機械插入中盤,以測試斷聯的方法下鍵,觀察弦槌斷聯、回落並停止後槌頭與弦的距離,並調測出各區的兩邊點標高(4mm)。調節方法:抽出鍵盤機械,讓鍵框擔在雙膝與中盤邊之間。五指輕緩觸下五個鄰鍵(含標高)讓五槌斷聯後回落,另一手持調節工具用扳杆再輕輕“挑擔”一下五槌柄,使五槌再次得到自然下落,參照標高槌調節另四槌。然後以“新標”平移”測調,直至調齊所有槌高並與音區另端已設標高楗“合攏”。

  13、整理:弦槌斷聯(又稱“接近”)粗調:

  插鍵盤機械入中盤,調節所有斷聯調節鈕(縮調),使所有弦槌的斷聯呈2mm的距離。

  14、整理:弦槌對正弦位的調整(“排榔頭”)

  檢查弦槌與弦的普遍對位元情況,察看有否整體偏位元的情形、幅度有多大,決定是否需要做“統調”(即擊弦機的整體移動)

  統調的方法:抽出鍵盤機械,卸下琴左側圍板內的“限位元木條”,根據原整機的偏向與幅度,做加減“限位木條”與“圍板”之間的紙板厚度的處理。分()調的方法:在鍵盤機械還未插入中盤之前,預先將所有的槌柄掀起,將震奏杆上通長鋪蓋一薄尼條後將所有槌柄放下。插鍵盤機械入中盤,諸一下鍵觀察,發現偏位者,即而在對應的鍵身上,用粉筆根據需矯回的方向與幅度,諸個做出標記。然後抽出鍵盤機械,鬆開偏位元轉擊器的軸架螺絲,隨另一手掰擺扶正將螺絲擰緊(對原已正位的,在此時統緊一下螺絲也是非常必要的)。對偏位嚴重者,可設法矯正“豁口底軸架”琴轉擊器主樑上的“定位銷”,對“平底軸架”琴還可以加墊膠紙條(若是高音區,還可以結合適當串動弦位)來實現。此步驟有可能要重複測、調,鍵盤機械要很多次的抽出和插進,再次測試之前,還必須擦去先前鍵身上的標記。

  15、整理:聯動器與轉擊器凸輪的對位調整:

  將鍵盤機械置於案台,人站到鍵尾一則、自高音區開始,觀察88#震奏杆兩側邊與轉擊器凸輪的對位關係,通過調整聯動器軸架的定位來實現對位後,掀起已調槌柄,再向下查處第二個,以此類推。

  16 整理:擋托的調整:

  (161)檔托木立面(中,高音區用尺靠擺正法,低音區視與槌尾的吻合角度)角度調整;

  (162)擋托木與槌尾接觸時的左右錯位矯正;

  (163)擋托開口(即抱槌高度)初步設定:槌尾端線正置托木襯尼高度的一半。方法:自88#開始,適力抬鍵後端向上,讓槌上升——下落後被擋托抱住來觀察高低,隨即推或拉擋托予以調節,測試合格後將已調槌柄掀起再測調下一個,以此類推。

  17 整理:鍵盤枕框與中盤托之間隙粗調:

  (171)將擊弦機從鍵框上卸下(注意卸螺絲要“先中間,後兩邊”)

  (172)摘取所有琴鍵,清理枕框;

  (173)中、前枕銷擦試拋光(用棉布條卷套拽拉)

  (174)枕框負重:將擊弦機裝座到空框上,保持原定位關係(上螺絲時要“先兩邊、後中間”)

  (175)置平枕框:將枕框(無鍵卻帶機)插入中盤、檢查與中盤的配合情況、上緊鍵側木後,進行各點的敲擊診斷。各點聲音以“實”為准,若“虛”則調整鍵側木下或旁邊的原有紙墊,根據情況做增減處理。

  (176)框與托之間隙調整:擰緊鍵側木,各點“實”了以後,取報紙裁若干條,分別插入鍵框中枕幾個分檔下方(即與中盤托的幾個接觸點處),同時調整對應各點中枕上的升降螺絲來實現正常間隙關係:“紙條可感覺有阻力地抽動,而不至於在抽動時被撕斷”。此步的檢測與調整,各點均要迴圈做兩到三次才能達到滿意的程度。

  (177)框、盤接觸面潤滑處理:抽出鍵框機體部分,將中盤表面噴撒潤滑物(滑石粉即可),然後將擊弦機從空框上卸下。

  18 整理:鍵中銷孔間隙調整:

  檢查方法:插上琴鍵,用手推起鍵前端(立面)向上(注意抬鍵不要過高,以免中銷孔受傷),然後鬆手讓鍵回落觀察反應(反應遲緩或落不到底的均為異常)

  處理辦法1:摘下琴鍵;取專業的中銷孔擴孔刮刀自中銷孔上方順扁插下進行擴刮,另一手用手指抵住鍵孔下面的出口,待擴孔工具前端碰觸到抵口的手指停止(即而使孔槽底壁厚度、銷孔內徑成為工具所制約下的3mm尺寸)

  處理辦法2:在沒有專業中銷孔擴孔刮刀的情況下,可用通錐自鍵孔益一方(即上方)插下並垂直向下適度鑽擴。絕對不允許用錐狀器具自琴鍵中孔的下麵插入鑽擴,避免松眶過度(俗稱:鍵杆“拉抽屜”)、觸感失調。當所有鍵孔查處後裝好擊弦機(保持原定位關係,上螺絲時要“先兩邊,後中間”)

  19 整理:白鍵高度及平整:

  (91)擺正鍵面:當局部單個琴鍵的鍵面不平,已出現傾斜或輕度變形時,應首先處理對應中枕上銷釘的左右角度,將鍵面擺正後再做大面積的平整調整,否則勢必影響平整的操作與效果。

  (192)測調標高:跨騎分擋,交叉設六點標高(自中盤上臺即鍵框前枕底邊兒至鍵皮簷下64mm)

  (193)平整操作:將鍵盤機械懸空架起(即只需支架左右兩點),持三角專用的“尼墊鑷子”(抓住紙圈並能扯砰摘下的相當於止血鉗子的鑷子),對兩標高鍵中間高低不適的白鍵,視情選用(事先備好、其厚薄規格最好有:004mm04 mm不等的並帶有豁口的紙圈)厚度適宜的紙圈,來做增(用—鋼板尺從鍵框下伸向中枕,將欲加墊之鍵的尼圈連同鍵身一同托起,另一手持夾著紙圈的鑷子,將紙圈送入尼圈與中枕之間)(用鑷子抓住欲減墊之鍵尼圈下的紙圈並扯下)中枕小尼圈下“紙圈”厚度的處理,直至各標高間的平整過渡。

  20,整理:黑鍵高度及平整:取專用“黑鍵高度尺”一一測量,用同上的方法諸一對每個黑鍵做增減中枕尼圈下“紙圈”厚度的處理,以達到每個黑鍵表面距白鍵表面的高度差(12mm)的完全一致。在沒有“黑鍵高度尺”的情況下,可參照白鍵的查處方法設標高後用尺靠進行。 21 整理:鍵前孔與扁銷釘間隙(鍵眶量)調整:

  檢測方法:用拇指和食指捏按琴鍵,分別在鍵靜止和下沉兩種狀態下做左右擺動測試(標準:左、右應各有05mm的眶量)。調節方法:對左、右眶量偏大的,用“轉動調節”扁銷釘改變其角度方法來改善鍵眶量。

  22 整理:琴鍵間縫隙均勻度的調整:

  對原鍵間間隙大小不勻的,或經平鍵盤時中銷釘靠移後間隙不勻的,可用扁銷釘扳手“掰動調節”扁銷釘根部向左或右,改變原銷角度來予以改善。

  23 整理:鍵盤枕框與中盤托之間隙細查:

  插鍵盤機械入中盤,用手掌與腕的連接處“扣擊”鍵盤中枕升降調節銷柱的附近,以另一手稍用力上提轉擊器主樑“扣擊”無聲響,再加力上提主樑“扣擊”有聲響為准。

  24 整理:弦槌斷聯(接近)細調:

  調節所有斷聯調節鈕(縮調),使所有弦槌斷聯呈2mm的距離。

  25 整理:白健下沉深度調整:

  用專用“白鍵深度尺(10mm)”輕緩壓下(調測斷聯的下鍵方法)欲調測的白鍵,根據“深度尺”表面與鄰靜止鍵面是否一平,做增堿“前枕大尼圈”下“紙圈”厚度的處理(事先備好、其厚薄規格最好有:02 mm05 mm10 mm等若干種)

  26 整理:擊弦距離細調:

  依據彈琴者對鍵觸感輕重的要求與個人喜好,設定出每個音區兩邊的標高(稍顯重46mm;適中47 mm;稍顯輕48mm)。抽出鍵盤機械,按各區先前所設定的擊弦距離標高,通過調節卡釘,將所有的弦槌高度調齊。

  27、整理:黑健下沉深度調整:依照白健在輕緩下鍵過程中,自斷聯開始到鍵沉到底兒這一段“余程量”的觸鍵感覺,去查處每一個黑鍵,以求得黑白鍵“余程量”的協調統一。與鄰白鍵相比黑鍵“余程量”若小則需摘紙圈,相反則需如紙圈。 

  28、整理:弦槌停止位置(即擋托抱住槌尾時的離弦距離)細調:設定分區標高(15mm)後,抽出鍵盤機械進行諸一細調(方法參見(163))

  29,整理:震奏杆彈簧反彈力度的細調:

  檢測方法:插鍵盤機械入中盤,諸音正常下鍵、抽力控鍵,梭查榔頭上跳的反應速度,對過急或過緩的需在對應的鍵杆上做出能反映程度的標記,然後抽出鍵盤機械。

  調節方法:依據先前鍵杆上的標記,對聯器V型彈簧的琴可用專用“簧勾”將聯動器的“上弓” (即震奏杆一側的)挑出,參照先前反應做“抬推” (以震奏杆軸架為支點)加力或“摟拉”,“拉磨簧弓”減力的處理,即而送簧復位再試。對聯動器為拉勾簧的琴可通過調節震奏杆彈簧調節螺絲來實現反彈的大小。

  30 整理:頂杆前後位置的調整:

  標準:頂杆的裡邊線須對準凸輪芯木的裡邊線。調法:插上扳子後,先輕拉一下,再用另一隻手壓一下震奏杆,調頂杆調節螺絲(頂杆縮調)使頂杆到標準位置後,掀起已調過的槌柄,自左向右,諸個進行。

  31 整理:震奏杆高低位置的調整:

  標準:震奏杆上平面要高出頂杆頂端(以最高點算)01 mm02mm

  處理:升降震奏杆高度調節螺絲(震奏杆縮調)

  32 整理:擊弦距離的再次確認:

  插鍵盤機械入中盤,請彈琴者試奏。參照彈琴者的建議,再次確定出每個音區兩邊點的標高(稍顯重4 mm;適中47mm;稍顯輕48mm)。抽出鍵盤機械,按各區先前所設定的擊弦距離標高,通過調節卡釘,將所有的弦槌高度調齊。

  33 整理:斷聯、回落、反彈的再次確認:

  按三者正常應有標準關係諸一進行細緻檢查(即槌離弦2mm始斷聯、接著自斷聯點向下回落2mm,回落後即而有一個向上01mm02mm的“微小抬頭”)。對斷聯與回落各自的距離過大或過小、兩者關係比例失調、槌上下所產生震動感的大與小幾方面表現,要及時做對應細緻的調整,以求得各自的標準與相互的協調關係。

  34 整理:製音器開啟後的“上提量”調整:

  測法:插鍵盤機械入中盤,分音區正常下鍵並保持,另一手抓對音的制音頭再度上提並放下,來感覺再度上提的“量”有多少。

  標準:2mm。調法:抽出鍵盤機械,調整製音器聯動杆上限木擋的定位。

  35、整音:三弦平均受力的檢測與調整:

  預先將所有的槌柄掀起,將震奏杆上通長鋪蓋一薄尼條後將所有槌柄放下。插鍵盤機械入中盤,下鍵讓槌頭靠弦後依次撥響三弦,通過發音程度予以判斷並在對應的鍵杆上做出處理標記。然後再抽出鍵盤機械,按鍵身上所做的標記,取更細的砂板(或金屬銼刀)並用一手的拇指遮擋住原低點,輕輕砂磨較高的局部槌氈。

  36,調律:音律細調:

  在機械全面整理完以後,接下去該用正確規範的調律方法(包括基準音組的分音方法及與之相配套的全音域擴展方法)進行細緻的調律,若經檢測發現經第一遍初調後,音板回沉幅度較大、普遍音高還偏低過多時,有必要先進行再一次快速的粗調,然後再細調,否則細調後音準的穩定效果不會很好,其穩定期也不會很長。 

  37,整音:音色細調:

  在音律細調之後,要細緻彈聽檢查各音區的音色狀況(尤其是經過前期槌氈“硬化處理”的區域),結合聽取使用者的意見、適當的選用“硬化”或“軟化”法、先處理音色明暗表現極端的弦槌,然後再做整音域的協調處理(注意:處理音色的方法必須規範,要以反復多次的小幅度處理來避免急於求成,以防失去原有的音色本質)

  38,查處:踏板狀況的檢查與處理:

  在音律、音色細調之後,要對“延音踏瓣”、“弱音踏瓣”“選擇踏瓣”的工作狀態做下檢查(踩下延音踏瓣,應在正常“制音”的前提下使“制音頭”統抬後離弦6mm8mm,的距離為宜,為彈奏者提供留出做“全踏瓣”“半暗瓣”“14踏瓣”的變化空間;踩下弱音踏瓣應使整個鍵盤機械右移5mm為准;踩下選擇踏瓣功效正常;)與調節處理。

  39,查處:共振雜音現象的查處:

  (391)裝上壓鍵檔條,鎖門檔、鍵側木、鍵蓋,譜架,上蓋。 (392)細緻對全音域的每個音或和絃進行大力度的彈聽,對於存在有非機械性的雜音現象應進行排除。

  附:琴鍵靜阻力的配重:

  琴鍵靜阻力的配重,應該在整個鍵盤機械全面整理以後才能進行。演奏琴的標準為:下沉重量為46g—48g (低、中、高音區大體一致,或根據演奏者的要求將低音區做略重的處理)。復位重量為24g (有些演奏者習慣鍵復位的動作反應快些為好,可能復位重量要加到28g才能使他滿意)。查處方法:設定配重法碼重量、放列琴鍵的最前端,觀察下鍵動作的過緩或過快;取適量鉛塊放在鍵杆上移動,當鍵下沉反應快慢合適時,在鉛塊位置處做以標記。諸個測量之後,將擊弦機卸下,輔取琴鍵,按所做標記在鍵杆一側用電鑽打孔,裝入並嵌緊鉛塊(復位提升重量在整理過的擊弦機上,一般不需要做測試與調節)。調整後的基本標準效果為:下鍵動作反應不快不慢,復位提升反應以快為好。

  40、說明:

  最後應該請彈奏者試奏、聽取其意見,同時有必要向其介紹:木質材料、琴鋼絲材料、以及設計結構下自然變化的特點;溫度、氣壓、尤其是濕度對音準穩定和對機械關係的影響;適合內陸地產琴和沿海地產琴擺放相應的濕度環境,如何調節與控制濕度以避免後患;客觀解釋此台琴原有狀況及調整後狀況在音準、音色、觸感等方面所存在的不足及而後還會出現的必然變化;客觀解釋用戶對調整前後在感覺上可能產生的錯覺;其目的在於:加強用戶對鋼琴的瞭解;提高使用者對鋼琴定期調整的認識;讓用戶對調琴前後主要機械性能變化、聽覺和觸覺上的變化,對調琴者所付出的勞動、有個較為客觀的評價。